“她们”的故事

当前位置:主页 > 蓝梅故事 > “她们”的故事 >

心情手记-批评

发布时间:2017-02-24来源:施雪蕙 心情手记

        这是病友明隆的文章:

        读中学时,年少轻狂,愤世嫉俗,读了几本书,一肚子牢骚,对每一件事都有意见,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所有事物都该黑白分明,殊不知绝大部分事物都是灰色,几乎每一个原则都有例外。
        第一次参观故宫是在高中一年级,对艺术欣赏完全没有修养,也没有兴趣,走马看花,心理直嘀咕,这些个破铜烂铁有什么好看,尤其是那泼墨山水画更是荒谬,山怎能长成那样,一座座像倒置的钟乳石,山腰还诗意的点缀着青松凉亭,轻蔑鄙视的想,即使是艺术创作也不能违背现实。

        解严后,各家电视台推出了大量的中国大陆风景名胜旅游节目,新疆丝路、西安古都、青藏高原、桂林山水……原来真有山长成那样,原来真有座凉亭悬置山腰,原来真有棵青松巍然挺立。

        民国92年,SARS期间,口罩严重缺乏,民间抢购,医疗院所限制使用。卫生署为了安抚民心,商请各大医疗院所派员到各大媒体加强卫教。台大医院感染科主任张上淳医师接受某电视台call in节目邀请,说明相关卫教及正确的预防方式。现场除了主持人及张医师之外,另外也邀请了2位学者专家。四人中只有张医师戴着口罩。节目进行到一个阶段,开始接受观众call in。 张医师耐心仔细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张医师你怎么可以这么自私,现在口罩这么缺,大家都没戴口罩,只有你一个人怕死戴口罩……」一位妇人打电话进节目,劈头就骂,洋洋洒洒,义正词严。张医师面带微笑,静静的听着。主持人有些尴尬,挂了电话。节目继续进行。节目到了尾声,张医师请主持人给他一点时间,「医院现在很忙,我已经在医院待了几天,我是直接从医院来上节目,我来自于高危险区,我属于高危险群,我戴口罩不是因为我怕死,是我有责任避免他人感染,我应该要保护别人。」。

         民国94年, 施小姐因肺功能衰竭,由高雄荣总转送台大病房,四个月后进行肺脏移植。隔天,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施主席女儿手术顺利,住进加护病房。同一天,台大外科肺脏移植小组的移植医师手机响个不停,各方关切电话排山倒海而来,多数是谴责质疑手术顺序的公平性及特权介入。移植医师耐心的陈述着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的移植名单排序原则。没有人愿意听。移植医师无奈的望着手机闪烁的灯,忽然想起毕业时的誓词: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辈首要的顾念,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介乎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李明隆 2008年6月28日
 
        原来我移植手术后还给医护人员带来那么大的困扰!其实每一次的移植手术后,或多或少总会有人去质疑移植手术的公平性。至今,我依然饱受误解,说什么因为我父亲的关系我才能移植,我能够移植双肺也是特权的关系, 其实玉玫告诉过我,我不是第一位双肺移植的病人,可惜的是之前几位移植病友已经不在了。

以下是玉玫(台大肺脏移植小组的联络护理师)提供的资料:

        我是一个移植协调护理师,只要有病患我都会追踪,台大医院93年10月才有肺脏移植协调护理师,但93年10月开始全国的器官需上器官捐赠登录中心做登录,然后依血型、交叉配对、疾病等级、等候时间的长短……等情形跑名单进行器官移植,这是有证据可查寻的,我们是依法行事,并不是有高层的关系。施小姐于台大住院5个多月才等到肺脏,这部份的病房费是他自付的。对于单肺与双肺的选择,在此更进一步的解释,台湾目前只有七家肺脏移植医院(器官捐赠登录中心可做查寻),目前台大医院倾向做双肺移植,于94年开始我们会依疾病的状况做选择,并不是因为政要名流可以做决定的。移植术后会有不同于术前的状况要面对,只要想做移植手术我们都会卫教病人,术后有多少管子、会做什么事、该如何复健,该怎么用药,术后器官保存的年限,如何做我们都会卫教清楚,要不要做移植我们也十分的尊重个人的决定,从来不强迫。因为每一个人想要接受移植手术的病友,背后一定会有段辛酸的故事,否则不用这么辛苦,还要面对移植术后更多的挑战。 我认为科技发达的今日,或许LAM未来可能会有新发展,但目前就是还没有办法,这个的疾病本来就是进行性的。

        玉枚还告诉过我,移植前一定要经过器官捐赠中心作登录之外,也会依照病情的等级来排序,也就是依照病情的危急程度来区分;也许有病人较晚去登录,但是因为病情危急而优先移植,不是谁先排就是谁。